探索不倦,追求不息。10月17日至20日,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燃烧项目交流会于浙江杭州白金汉爵大酒店隆重举办。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和行业企业的2100余名代表现场参会。课题组赵海波教授、马琎晨老师、郑朝和博士、博士生李璐璐和硕士生黄乐灿、陶冶、黎荣超、臧利豪、程龙翔宇、米英杰、王德喆也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作为代表,李璐璐、黄乐灿、陶冶、黎荣超、臧利豪、程龙翔宇、米英杰和王德喆在此次盛会上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与来自不同燃烧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学习,为今后的学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我国燃烧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学术盛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年会致力于为燃烧领域研究者搭建一个思想碰撞与学术交流的平台。本次会议汇聚了燃烧领域众多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燃烧机理、燃料特性以及新型燃烧技术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不仅为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与企业提供了深度互动的桥梁,更在“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为我国能源与燃烧学科的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课题组研究生也进行了相关研究成果的展示与分享。
博士生李璐璐分享主题为“数据驱动的化学链燃烧铁矿石氧载体性能预测”,此项工作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铁矿石氧载体性能预测策略,针对煤/煤焦碳转化率及燃烧效率均实现了较高的预测准确率。通过基于SHAP的模型可解释方法,辨识出制约铁矿石氧载体性能的关键因素,实现了多工况下氧载体自身物化性质、反应条件和煤种匹配的协调统一。
硕士生黄乐灿分享主题为“碱金属吸附剂的直接空气碳捕集性能研究”,此项研究将碱金属吸附剂应用于直接空气碳捕集领域,比较了K基吸附剂和Na基吸附剂的空气碳捕集性能,发现K基吸附剂的性能明显优于Na基吸附剂且湿度为其中的关键参数,为直接空气碳捕集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课题组多位研究生也进行了研究成果的墙报展示。
硕士生陶冶分享主题为“10 MWth煤化学链燃烧反应器一维模拟及参数优化”的墙报展示,此项研究实现了燃料反应器-空气反应器互联的一维降阶模拟,探讨了温度、床料量、炭分离器效率及氧燃比等操作参数对于反应器系统的影响,指明了化学链燃烧装置的优化方向,为反应器的规模放大提供了思路。
硕士生黎荣超分享主题为“固定床上低质燃气的氧载体辅助燃烧特性研究”,该研究提出在固定床上进行氧载体辅助燃烧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其燃料转化率高、污染物排放量低的优势,有望于用于大量低质燃气的高效处理利用。
硕士生臧利豪分享主题为“液压成型法制备钙锰型钙钛矿氧载体及其化学链燃烧性能评价”的墙报展示,此项工作通过液压成型法制备了新型钙锰型钙钛矿氧载体,并通过CH4化学链燃烧实验研究了制备参数对氧载体性能的影响。
硕士生程龙翔宇分享主题为“球磨法合成CO2加氢制甲醇Cu-Zn-Al催化剂的常压催化性能研究”,此研究通过球磨法对氧化铜、氧化锌和氧化铝粉末直接固相研磨,制备了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Cu-Zn-Al催化剂,该催化剂表面更高程度的Zn元素富集使其甲醇选择性和收率均优于商业催化剂,有望应用于规模化二氧化碳加氢甲醇装置。
硕士生米英杰分享主题为“生物质氧辅助燃烧中氧载体床料优化研究”,此研究评估了不同工况下氧载体添加比例和过氧系数对污染物排放以及锅炉燃烧性能的影响,开创性地提出了不同氧载体含量对未燃尽气体(CO、CH4)抑制情况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工业应用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硕士生王德喆分享主题为“生物质化学链燃烧中碱土金属修饰的Cu基氧载体的固氯特性研究”,此研究优选Ca基和Ba基两种吸附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复合载氧体,进行生物质的化学链燃烧实验。研究了掺杂Ca/Ba对于Cu 基载氧体固氯性能和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Cu和Ba-Cu中碱土金属优先与HCl形成稳定的氯化物,可提高其化学链燃烧性能。
收获与感悟:
学术的道路上,唯有不断学习,增进交流,才能在科学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驶向更远的彼岸。每一位研究者都深知,科学的进步离不开相互的合作与交流,离不开前辈的智慧与后辈的创新。通过此次会议,大家感悟良多。
李璐璐: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会议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向优秀学者学习交流的机会,本次参会学习到了机器学习在燃烧各领域的应用,如:污染物排放、动力学模型构建与优化、固体燃料燃烧等,拓宽了研究视野。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前路漫漫,需始终保持努力,砥砺前行!
黄乐灿:这次杭州的工热燃烧会议,我有机会能认识同领域的相关学者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学术交流,既学习了与我们研究相近的实验方法又拓展了研究视野以便我们后续查漏补缺,同时还能坐下来与本科同学交流读研感受,本次杭州之旅收获颇丰。
陶冶:通过参加这次中国工程热物理年会燃烧学分会,既增长的见识,也丰富了经历,能够跟全国的各界学者交流科研的心得体会,从各位学者身上学习到不同科研经历和科研精神,受益颇多,希望能及时总结这次参会的宝贵经验,查漏补缺,将科研求真精神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黎荣超:通过本次参会,与燃烧领域的同道者展开了诸多交流,拓宽了自己眼界的同时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未来的研究还需更加努力,以更加严格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研究内容。
臧利豪:在开幕式,金红光院士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新技术,其中就包括化学链燃烧,这让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化学链燃烧的前景,并且为做这方面的研究而有成就感。燃烧学也是在迅速的发展,我也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希望化学链燃烧能够做大做强,脱颖而出。
程龙翔宇:参加国内工程热物理燃烧学术年会,让我深刻认识到能源专业在国家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聆听专家的报告和与同行的交流,我对最新的燃烧技术和研究动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对清洁燃烧技术的讨论,激发了我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此次会议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意识到跨学科合作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的必要性。期待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研究中,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米英杰:通过参加这次工程热物理年会,我收获了不少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会议中与专家们的交流让我对燃烧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在燃烧优化和新型燃烧技术方面的前沿进展。通过与同行的互动,我也更加意识到自己在研究中的不足和提升空间,未来会更加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
王德喆:通过参加本次燃烧学术会议,与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对自己研究方向有进一步思考,同时开拓了对其他领域研究的认知和学习,收获满满。
总结:
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思想交流的盛宴,更是为青年学者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去展示自我,去汲取知识,去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里,他们不仅开阔了学术视野,更感受到了学术交流的力量。这种力量,将激励他们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科研之路上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