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创协同,求索不止。4月6日至10日,第25届国际流化床转化会议于南京东南大学成功召开。自1968年第一届FBC会议成立以来,该系列会议一直是学术交流、产业合作和传播流化床转化前沿研究的首要论坛。会议汇集了全球专家,共有234场报告,分享从基本原理到工业应用的最新进展。课题组赵海波教授、马琎晨老师、郑朝和博士和硕士生罗文、李奥、米英杰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作为代表,罗文、李奥和米英杰在此次会议上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与来自不同流化床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为今后的学术生涯开拓新的视野。

硕士生李奥分享主题为 “Numerical Design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a 100 MWth Biomass 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 System”,本工作聚焦于100 MWth(热功率)的生物质化学链燃烧装置的数值设计与模拟分析,提出了零维工程设计耦合数值模拟设计的两步反应器设计流程,最终结果显示,生物质燃烧效率可达到90%以上,采用碳分离器时碳捕集效率可达到80%以上。

硕士生罗文分享主题为“Performance of CaMn0.625Ti0.125Fe0.125Mg0.125O3 in 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 of Biomass”,此项研究测试了钙锰型钙钛矿对不同生物质气化气的化学链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钙钛矿在糠醛渣原位气化气中保持优良的性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硕士生米英杰分享主题为“Evolutionary Behavior of Bed Materials in Oxygen Carrier–Aided Combustion of Biomass”,此研究评估了不同工况下氧载体添加比例和过氧系数对污染物排放以及锅炉燃烧性能的影响,并在最佳运行条件下进行了长周期连续实验,探究了锅炉长期运行中氧载体的颗粒演变行为。结果表明,OCAC性能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弱, 归因为生物质灰对氧载体的负面影响。

收获与感悟:
在探索真理的科研道路上,持续精进学术造诣与深化思想碰撞是推动学术之舟扬帆远航的双翼。每位科研工作者都深刻理解,学术突破既需要智慧传承与创新接力,更依托于多维度的协作共振。本次会议通过跨领域的深度对话,启发了诸多创新性思考,同学们感悟良多。
李奥:在本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我收获颇丰。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和参与热烈的讨论,加深了对化学链燃烧反应器设计的理解,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与来自不同研究机构的学者交流,进一步启迪了我的科研思路,激发了我的科研热情。
罗文:这次南京的国际流化床会议,我有机会能认识同领域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学术交流,拓展了研究视野以便我们后续的实验优化设计,同时还能感受南京的地方特色。
米英杰:通过本次参会,与全世界流化床领域的学者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使得我对自己的研究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更加的努力,以更加严格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研究方向。
总结:
本次会议是智慧交融与灵感碰撞的舞台,会议成功搭建起理论推演与工程验证的桥梁,在传统理论与学科交叉两个方向上碰撞出新的科研图景,不仅为青年科研工作者锚定了学科交叉的坐标系,更以知行互鉴的研讨范式,为未来流化床技术革新储备了可持续的智力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