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勤耕未辍。4月27日上午,课题组师生齐聚煤燃烧与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315学术报告厅,庆贺全体2025届硕士生顺利通过答辩,祝愿他们在新的人生旅途中乘风破浪,再启新篇。

回望往昔,他们以汗水筑就理想、以智慧照亮前路。每一次精心的实验、每一番激烈的讨论、每一处反复的斟酌,都铸就着他们成长的足迹,铭刻下青春深刻的印痕。
陶冶,湖南宁乡人,研究生期间专注于兆瓦级化学链燃烧反应器的降阶模拟研究,着眼于开发适用于化学链燃烧反应器快速模拟的降阶模型,聚焦于解决多场耦合与系统优化难题,致力于为兆瓦级化学链燃烧反应器的运行及放大提供理论参考。

黎荣超,湖北荆州人,研究生期间致力于固定床氧载体辅助燃烧工艺的研究开发,对低热值燃气的燃烧效率、清洁性进行了系统评估,并探究了该燃烧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为中试示范与商业运行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指导。

臧利豪,浙江长兴人,研究生期间致力于化学链燃烧技术中钙锰型氧载体的研究。从氧载体的制备工艺优化出发,探索了其在甲烷和煤化学链燃烧中的应用,为钙锰型氧载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并开展了反应动力学研究,为化学链燃烧反应器的设计和模拟提供了理论支持。

黄乐灿,湖南岳阳人,研究生期间致力于碱金属吸附剂的直接空气碳捕集性能研究,对碱金属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再生特性以及成型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该技术的工业化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

张泽,山西运城人,研究生期间致力于基于铜铈氧载体的富氢气体CO优先氧化研究,对氧载体的CO反应活性、循环稳定性、组分结构及反应活化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分析,为氢能的纯化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指导。

刘靖康,江西吉安人,研究生阶段致力于中国火电行业碳达峰技术路径研究,构建全国火电厂点源排放数据库,揭示碳排放时空分布规律与区域差异。创新提出“两步走”技术路径及“东效西构中协同”空间治理框架,量化机组能效提升、燃料替代与CCUS协同减排潜力,为火电低碳转型提供区域差异的精准解决方案。

毕业,是一段旅途的落幕,亦是崭新前程的开始。课题组师生为他们的成就感到骄傲,对他们的前路寄予厚望。他们将告别这熟悉的校园,迈向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坚信,他们将以更沉稳的步伐,迎击每一次挑战,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在此,衷心祝愿所有毕业生前程似锦,不负韶光。愿他们在未来的征途上,始终怀揣对知识的渴求,坚守对梦想的追逐,初心不改,砥砺前行。愿他们的每一步都踏实有力,每一抹理想都能绽放成真。
青春不谢幕,梦想正启航。让我们共同期许,祝愿他们在人生的新篇章中绽放更璀璨的光芒!